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藍海策略

紅海盛行當道,突破現有狀態,分析自我,創造全新的價值,另外開闢一片無人競爭的藍海






內容大綱

藍海策略的核心思想主要在於價值的創新,脫離原先的競爭戰場,另行開闢出一片無人競爭的市場,使得原先在紅海中你死我活似廝殺變得毫無意義。書中在談論整 個藍海思想時,基本的流程分為三個層次來敘述,分別從找尋未開發的藍海所在、擬定實行策略,最後才是實行並持續進行的要點。


藍海與紅海的基本差異

在談論如何去尋找適合的一片藍海之前,應該先瞭解到藍海與原來的紅海思想的差異何在,才能進一步的探討。其實說穿了道理是很簡單的,俗語說,山不 轉,路轉,既然知道眼前的市場已經飽和以及組織所生產的產品,對於顧客的特定需求已經無法再求成長時,我們何必一股腦的整個人鑽進這吃力不討好的山中呢, 其實山腳下處處有通往對面的山路,只是淪陷在擠破頭競爭的人眼裡,是壓根沒發現的。

要想在競爭當中勝出,不能一味的只想打敗對手,而是該設法去停止競爭。本書作者在從事許多的產業歷史研究後發現,市場的空間從來就不是恆久不變的, 換句話說,就是需求時時存在、處處發生,只是看有沒有人能夠發掘出這一片需求海,並去評估與發掘許多證實存在卻尚未滿足的需求。而又該從哪裡去開創屬於自 己的藍海呢,為了脫離紅海並不見得就得離開原先的產業另行開創全新的產業,事實上有許多被開發出來的藍海實例都是在原先的產業邊界中創造出來,關鍵就在於 如何在現處的市場邊界裡將競爭對手甩開。因此,在開創藍海之前,必須要先具備一整套有策略的行動為根本,來進行研究將要開創的這一片藍海該如何開發,並且 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優異的績效等等問題。

利用差異化以及低成本為開創並維持藍海策略的基本教條,然而卻又該如何去發掘與比較組織本身與外界的情形呢?這時候就必須使用到一些工具來促使我們在進行 決策時,能具體的去正視整個產業的特性與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各個特色了。第一項就是書中使用過最多次的策略草圖,這是一種利用圖形來描述一個組織在產業當 中的各種競爭因素與其它產業之間的相對表現,其表現方式是藉由不同的組織包括自己的價值曲線來突顯彼此的強項與弱點,且可進一步瞭解到現在顧客對於產品的 需求與組織生產的供應表現相互的關係,如此一來就彷彿自整個產業的上方向下俯視,將所有的競爭參與者的重心與各個特色的表現一覽無遺。但為求開創藍海,還 必需要動用到第二項工具-四項行動架構,也就是分別由四個步奏分別為消除(E)、降低(R)、提升(R)以及創造(C)來達成目的,其主要的理念是為了重 建買方價值並塑造新的假值曲線,因此必須先消除一些在產業中習以為常但卻不必要或不合理的因素,再將某些可以降低到遠低於產業標準的因素降到最低,並且將 某些必要的因素提升到遠超過產業標準,最後再擬定應該再創新一些產業中不存在或尚未被發掘的因素。這四個動作彼此相輔相成,特別是消除以及創造這兩者是最 為重要的,將不必要的徹底消除並創造出全新的因素,它們將能夠有效促使企業組織去超越當前競爭標準所設定的價值極大化。

那麼什麼樣的策略才叫做好的策略呢?必須要具有三個特質,分別為焦點明確、獨樹一幟以及畫龍點睛等三個互補的特質。如果一個策略的焦點如無的放矢、且不具特色徒然仿照自其它人,那又憑什麼將其他的競爭者拋諸腦後呢?

該怎麼樣來尋找適當的市場邊界做為目標呢?可以利用六大途徑架構來重建所在市場的邊界,那為什麼又必要去重建市場的邊界?因為如果組織現在的目標是從火熱競爭中脫離出來,也就是要脫離原先傳統所界定的市場邊界,進而綜觀整個局勢,並將真正具有潛力的市場邊界明訂劃分出來。

身為管理者的角色,不該只訂定目標值,或只求目標不深入探討內容真正的表現,如果在制定策略的時候,訂定過高的要求,可能只會帶來造假的數據報告過 不真實的結果,如此一來將會造成日後敗亡的導火線,但也不能夠訂定得過低,這樣一來也會使得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人只求達到目標就夠了,這些都不是我們期待的 結果,因此,我們不應該只著眼在表現在報告的數據上,也就是人稱的數字遊戲,而是應該在策略每一個階段都制訂一個供大家向心的願景,畢竟計畫總是趕不及外 部現實的變遷,那麼我們應該讓整個組織瞭解到我們最終的願景為何,並能明確的指出屬於我們的藍海在哪裡。最直覺的方式就是致力於策略草圖的擬定,而不是只 求交出一份又一份的書面報告,只要行事時,思考是否有助或有害於策略草圖上的規劃,只要是無益處的一律不必花多餘的心,以此為決策的基本原則將有助於在許 多的選擇或計畫出現實,有一項可以依據的參考,也因此可以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與風險。

當一個市場的需求大家都說已經漸趨飽和的時候,是否有去思考過在有的顧客需求中,去追求更加細微的區隔化,或者去試圖整合現存非顧客的各別需求,求 取奠基於這一些顧客價值的強大共通性,各別擊破離原先市場所在的三層非顧客,根據其對現有市場的需求以及忠誠度等等特性來進行不同的動作,鎖定目標客戶 群,以期能獲得一片無人競爭的藍海。

然而在制訂策略的過程卻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正確的優先順序確很難去拿捏,於是書中便有提到一些大原則供我們去試著依循,首先,應該先以買方的效益擺 第一,再去評估在符合買方效益下可接受的售價為何,才能夠進一步去制定成本,將成本壓低到可以獲利的情形,待一切制定完成後,才開始執行,否則若前面的步 驟的任一項顛倒都可能造成白費功夫。

但策略的規劃與交到整個組織中不同層次的人員時是兩回事的,如何使得一個策略能秉持著本意進行下去呢,首先必須讓所有的高層人員都確實參與並共同報 告施行的成果,利用引爆點領導的方式使得從最高層發佈下去的工作能透過各個不同層次的經理到直接處理的人員都能受到這股推力向前進行,藉著讓人們親眼見識 或親身體驗嚴酷的事實才能夠正面刺激並增強行為,進而突破認知上的障礙;認清熱點與冷點所在,有效的利用槓桿將各部門多餘的資源拿來跟別的部們交換其多餘 的資源,藉此來跨越資源的限制。利用魚缸管理法使得關鍵人物成為透明魚缸內的魚一樣,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來進一步跨越動機障礙。最後還得試著去克伏政治 阻力,然而這一個部份是最具挑戰性的,必須透過很多方法與手腕去令其阻力相互剋制,才能有效消除執行上的阻礙。

就在前述問題盡數解決以後,仍然有許多的問題存在於真正執行時的階段,也就是如何克服執行力的致命殺手。此處講明公平正義的力量將使得從事工作的每 一個成員都能放心並甘願從事該工作,即使不是全數甘願,致少會認為對自己無害而忠實進行,並且應依循著3E原則,這指的是應讓成員參與(E)、向成員明確 解釋(E)整個計畫的執行原因與目標、並讓期望透明化(E),讓所有的成員有所向望。因此,在一個策略在制訂的初始就該將執行階段可能糟遇到的問題都納入 考慮並思考該如何解決這一些問題,而不是到了執行時才根據一切都是毫無預警的狀況與下層的配合度低落來發展因應解決之道。


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藍海策略執行後便永續發展,置之不理嗎?當然不是,為求開創出來的這一片藍海不致又在短暫時間內就又淪為一片紅海,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提高模仿障礙, 使得欲一同進入此片藍海的競爭者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地位,或是必須以極大的代價才可能換取一些地位。除此之外,也要在這一片藍海之中,適度適時的重啟價值 的創新,如此一來,才能夠將所有想要進來佔據市場的對手無所適從也不知從何追起,時間越久,便將他們遠遠的甩在後面追都追不上,並能在這一片藍海之中自由 航行。

在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這一本最近很熱門的書時,其實早先就有念頭只是一直沒有推力讓自己去好好的詳讀完這一本書,如今真的很慶幸能讀完一本值得再三細讀的書。

藍海思想說穿了很簡單也很直覺,也就是要藉由價值創新來脫離紅海、開創無人競爭的藍海,不過這終究也只是基本的核心思想,在進行的過程中,光是找尋 藍海的所在以及自身與環境的分析就得費不少功夫。然而這樣的思想雖簡單卻只有少數案例證實有人成功運作著,這意味著什麼?我相信能夠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 數,難處卻是在於如何有效進行規劃與分析,並在策略規劃技巧納入執行面可能遭遇的問題等等,都是許多想進行開創藍海的人無法有效指出該如何明確的施行,苦 無一套有系統的方針可依循。然而,本書便將整個藍海策略的制訂與施行過程做成了一個有系統的一系列程序,一共分為尋找,形成,與守成三個部份,逐一擊破我 們心中的疑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聽聞到的商場當中總是充斥著相互競爭的火藥味,彼此都為了在同一個市場中,經過一片廝殺後脫穎而出,想盡辦法增加自身的佔有 率,一味的降低售價,並試圖找尋更廉價的製作成本與程序,卻從來沒想過買方的價值可沒變過,如此一來,只是一味的價格戰,無論是敵我哪一方都無法真正的獲 利。藍海思想就是要遠離這樣的戰場,然而又該怎麼樣逃離這個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競爭呢?首先就該消除這種似乎理所當然的道理卻實質上並不合理的事實,當然 光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已經相當具有難度。

畢竟無論是處於紅海或藍海之中,策略的運行一樣具有其風險,更何況是要從長久以來依循的模式轉移到未知的地方,相信這對管理者而言也是相當掙扎的。 因此,在進行真正的藍海策略運行之前便應該根據經過研究得到的結果所訂製的程序,一步一步去進行謹慎的分析,才能夠深切的瞭解到從當前情況轉移到藍海是有 其必要性的,舉例而言,從策略草圖這樣的一項工具中便可以看到自身組織的價值曲線分佈與外在競爭對手、和對顧客的需求回應等等因素的分佈。擁有這樣的圖表 後,才能夠具體的說服任何一位不認同轉移的成員,甚至包括自己在內,也才能認清什麼是可以消除或減低的部份,以及進一步開創新的需求因子來呼應潛在的買方 需求等等作用。

記得在書中也有提到,其實藍海思想可以應用的層面是非常廣的,不僅限於應用在商場的獲利考量上,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可將其運用在創造自己生涯發展 上,如何創造自己獨特的競爭能力,就如同如何在商場上開創一片嶄新的海洋一般;如何擁有讓競爭者短時間內無法追趕而至的能力,也就如同藍海中如何確保時時 保持著藍海競爭地位優勢一般,並持續學習與成長,擁有加成的效果令競爭者無法取代其地位。

然而要如何擁有這樣的理想情況,也是必須照程序逐項推進並逐一克服難題,根據書中提及,應該先瞭解大環境潛在的需求以及在當前能力市場中的分佈情 形,再進一步分析自身所擁有的這一些因素價值曲線,看看是與大環境的趨勢類似或者有多餘該消除的部份等等,評估自身所處位置才能試著推敲潛在的需求市場何 在。

試想想,假使我們不去從事這樣的事前研究,便貿然一頭埋入假設的理想中,途中碰一次釘解決一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有可能花費了很多時間與精力 卻中突中斷結束,即使是最後完成了起初擬定的目標,也付出了很多代價後才猛然發現所培育出來的能力需求早已飽和或早就不具有競爭力了,到了這時才來後悔便 完全來不及了,許多人早已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藍海,自己卻望眼欲穿。

因此,在確認需求市場後,舉例來說假使是看到未來日文能力的需求很有可能出現,且自身英語能力已經具有足夠水準,那便應該開始試著將心力斟酌放到日 文的學習上,並及早計劃實施,因為語言能力並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一定水準的,必須經由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成就,同樣的,這也同時是將來競爭者難以與之抗衡的 原因。

由於每個人的時間與心力極有限,唯有經過仔細分析過後將目標鎖定正確之後,再開始計畫該如何逐步完成訂定的程序,以及以策略草圖為基本參考依據做各 項決策的考量與評估,並將執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難題詳盡囊括入其中,也詳列解決或降低損害的辦法,最後才能真正的放手一搏,全力完成擬定好的整個實行策 略。

只有在實現了開創自身的一片藍海以後,在將來的職場競爭上才有可能因獨特的能力而從殺得火熱的紅海競爭中脫穎而出,免於淪落入一片需求早已飽和或根 本已消失的市場競爭中。倘若能因此而有機會逐步晉陞至管理階層,當需要訂製一些決策與改善計劃時,也同樣的能夠以這樣的一套有系統的思想與程序來分析與執 行,也同樣的以開創藍海為目標,以長久持續坐擁在藍海的世界中為最終理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