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如何度過一天24小時(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


本書旨在說明一天的24小時掌握性在於個人對於其面對態度以及一些一直存在但我們確總是疏忽的事。

以下節錄一些書中的句子:


  • 只要有所行動,你可以隨時隨地開始嶄新的一頁



  • 大多數崩潰的人往往是因為貪婪才會無法承受挫折



  • 永遠無法得到『更多的時間』



  • 把額外的時間當成意外之財,而非理所當然的收入



  • 意志的控制是完整存在的第一要素



  • 我們反省得愈少,理性就喪失得愈多



  • 只要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就不會陷入茫然無措的處境



  • 一個人的計畫,不能超出他所能承受的範圍,我們要尊重訂定的計畫,但是不能把它當成偶像來崇拜,美天的計畫並不是宗教。



  • 當你完成了某項討厭的工作,成就感便會隨之而來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QTTabBar---輕巧簡潔功能卻驚人的檔案總管整合專家

下載回來以後,如果有正常安裝好 .NET Framework 2.0 的話,執行RegisterQTTabBar.exe 應該會有如下的簡單安裝畫面…屬於綠色軟體?或許有更動到系統內部吧(註冊一些元件)?不過看在他真的很好用的份上就不計較了。




如下步驟就安裝好了.算一個步驟吧.且要移除也很簡單.再執行一次.不過是選擇Uninstall就是了。




怎麼都沒有改變?也找不到執行的地方?

事實上很簡單的開啟 我的電腦 或 檔案總管,在檢視→工具列中 選擇 [QT TabBar & QTTab Standard Buttons兩項]來進行啟用




啟用後就會有如上圖的使用功能介面,現在就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吧。

首先可以試著將某幾個資料夾拉到頁籤上(或頁籤旁的空白處也可以),就會自動新增一個新的頁籤(如果是一樣的就不會同時出現,聰明的咧,也可透過 clone功能開重複資料夾)




那就先來介紹一個我認為他很好用的一個功能─群組頁籤:
1.先將幾個有相關,且常會一起操作的資料夾放到頁籤上(如上圖所示)


2.再在其中一個頁籤上按右鍵選擇 Create new Group來新增一個群組


3.於是鍵入群組名稱
若是要將現在所有的頁籤都加入同一群組,可以將 Add all tabs 勾起來一次加入這樣就完成了!



當要使用剛剛建好的群組時,直接選擇工具列上的星星按鈕,就會有剛剛設好的群組供選擇

這樣是不是很方便啊?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功能簡單介紹如下:

歷史記錄

快速圖片預覽

檔名篩選顯示

資料夾設密碼

對資料夾設備註





歷史記錄:

可記錄之前[被關掉]時的視窗



快速階層顯示:

移到某資料夾旁就會出現一個向下的圖示,點一下就會出現其底下的階層而不必逐層進入點選。便利性加分



檔名篩選顯示:

可透過篩選,只顯示包含搜尋字串的檔案或資料夾,其它的自動暫時隱藏起來!



資料夾設密碼:

可進行簡單的資料夾密碼把關,凡是透過檔案總管要開啟該目錄時將要有密碼方得開啟,當然,這僅防君子不防小人。



對資料夾設備註:

可各別對各個資料夾設立簡單的備註,日後一旦進入就會自動跳出一個半透明的備註視窗,很簡單又方便。




快速圖片預覽:

在圖片檔上稍停留即可快速取得預覽.很好用的功能



總結:

事實上這程式還有許許多多的功能,以上僅做簡單的介紹當作引入而已,有機會的話可以多多試試,感覺這程是很輕很簡單但功能卻都很實用,足以取代很多原本的檔案總管替代程式。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贏在影響力

真正的成功,是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所以,人際關係的經營,是一生最重要的目標。

真正的成功,只屬於有影響力的人!

所以,良好的溝通技巧,是邁向成功的必要條件。


內容大綱

人際關係九大法則

「三不」政策的另一個目的:訓練耐心

你也做得到

  1. 每天早上醒來時,告訴自己:我是個有福份的人,應該以包容的心去看待別人。
  2. 當你要批評別人時,想想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缺點。
  3. 想批評別人時,改用讚美取代。
  4. 批評是逃避反省的方式,要批評別人之前,先反省自己。
2.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求: 渴望受到肯定
  • 讚美,是一種魔術香精,能夠散發出難以想像的感染力。
  • 每個人都在心底,為自己投射出一個完美的形象,我們都希望自己就像心底想像的那麼美好!
  • 影響一生深遠的力量: 一句讚美的話,影響力可長遠到一輩子!
  • 讚美,也有技巧
    • 懂得觀察。⇒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分析他平時的談吐和行為舉止。
    • 具體的讚美。常加練習。
    • 寫信。⇒白紙黑字更勝言語!
    • 讚美要在當下。

你也做得到

  1. 在一張小卡片上,寫下幾句你認為對方擁有的優點,寄給他。
  2. 寫信是表達感恩最好的方式,坐下來,好好寫一封信,把你感謝的心情表達出來。
  3. 塑造好的氣氛與情境,向對方表達你的謝意。
3.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 Work smarter, not harder.
    • 不是投機取巧、偷懶散漫,真正的涵義在懂得與人合作,懂得『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 Work smart不是投機取巧、偷懶散漫,真正的涵義在懂得與人合作,懂得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 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精確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你也做得到

  1. 當你有求於人時,先想一想,自己可以為對方做什麼事。
    • 要釣什麼魚,就要用什麼餌!
  2. 談判時,試著用問句的方式,瞭解對方的需求是什麼。
4.真誠地關心他人
  • 你和許多人拍團體照,照片洗出來後,你第一眼注意到的是誰呢?
    • 你自己!
  • 因為感興趣,所以看待事情的態度就會不同。
    • 從對方喜歡的事入手
  • 除了有關心別人的心,還要懂得付諸行動。
    • 施比受更有福!
  • 關心別人需發自內心。
    • 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事情。

你也做得到

  1. 找一個你想關心的家人或朋友,開放自己的心胸,一到兩週一次,去欣賞並參與他的興趣。
  2. 吃飯是最好的互動方式,每週定期和別人吃飯兩次以上。
5.經常微笑
  • 在臉上寫Yes!笑容所以珍貴,因為那是內心的熱忱,流露到外面的樣子。
  • 微笑是最好的禮物,因為除了賣商品外,同時也賣另一樣寶貴的東西─一種幸福感
微笑讓人如沐春風的關鍵在:微笑是自信的表徵,當你微笑時,是否有自信!
  • 只有當你自己開始喜歡自己,你才能真正喜歡別人
    那種發自心底的愉悅感受,才會在臉上形成燦爛的笑容。
  • 有熱忱的笑容才真實: 微笑,不只是一種表情,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一種面對人生的熱忱
    。當你面露微笑時,其實是在昭告世人,你過得很快樂,
    而且希望把這份快樂,讓所有的人分享!

你也做得到

  1. 每天早上起床後,想三件令自己快樂的事。
  2. 當你遇到別人時,先去想想他的優點是什麼。
  3. 當你遇到困難,忍不住想發脾氣時,提醒自己:微笑才能解決問題。
  4. 常在心頭擺上一張笑臉和一張哭臉,問自己,喜歡別人用哪一張臉來對待自己。
  5. 對著鏡子,檢視自己何時的表情最好看。
6.記得別人的名字
  • 最大的恭維和關注
    • 對任何人而言,自己的姓名都是最悅耳的聲音。
      姓名,它突顯了當事人的存在,使這個人有別於他人。
現在創新 = 行銷與鞏固客戶關係上創新巧思
  • 開啟影響力的密碼
    •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是需要輸入密碼才能進行。
      在人際之間的互動上,也需要一個密碼,讓我們可以開啟自己的影響力,獲得他人的信任與支持:
      而獲得那個密碼的方法,就是記得別人的名字!

你也做得到

  1. 交換名片時,立刻在心理默念五遍。
  2. 認識新朋友時,專心注意對方的樣子,記住他的特徵。
  3. 試著把別人的名字圖像化,這會幫你記得更多別人的名字。
  4. 遇見多年不見的舊識 ,卻能立刻叫出他的名字時,買個小禮物或上餐館犒賞自己。
用心

聯想法:將個人特點與姓名結合在一起。
重複法:多重複幾次,讓自己背起來。
7.聆聽。鼓勵他人多談自己的事
  • 尊重對方的基本態度: 聆聽
  • 你最喜歡和誰在一起?你覺得誰最好溝通?你最喜歡和什麼人共事?有開心的事,你最希望和誰分享?
    • 聽的層次:
      1. 完全漠視
      2. 假裝在聽
      3. 選擇性傾聽
      4. 積極的聆聽
      5. 同理心的聆聽。
  • 積極的聆聽:LADDER
L.A.D.D.E.R (Look,Ask,D(interrupt),D(change),Emotion,Response)
L = Look,就是看著說話的人,集中注意力。
A = Ask,就是發問。
D = Don't interrupt,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
D = Don't change the subject,不要突然改變話題。
E = Emotion,情緒,留意自己與對方的情緒反應。
R = Response,反應,聲音、動作或姿勢上的回應。
  • 習慣才能成自然
    • 只有願意開始第一步,才能漸漸地養成積極聆聽的習慣。
    • 新習慣的養成需要反覆練習二十一次。
  • 要學會聆聽,第一個對象,就是父母、子女、伴侶。
  • 聆聽,可能比任何道理都具說服力。
  • 懂得聆聽,比說什麼精巧的言詞,更能贏得他人的心

你也做得到

  1. 請家人或好友幫忙,觀察你在聆聽別人說話時的態度,並提感想。
  2. 從星期一開始,紀錄自己在聆聽別人時,是否表現出專心聽講的態度。星期五時,檢討自己這一週的表現。
  3. 參加培訓活動,幫助自己突破。
8.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 任何人想要發揮影響力,最具體的方法,就是透過溝通
    • 然而,許多人期盼自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卻不懂得溝通……
    • 艾森豪將軍 他所提到的說服,就是一種溝通能力的展現。
  • 運用「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的技巧,打開溝通之門。
    • 這個技巧不只是潤滑劑,更能幫助我們從別人那裡獲得更多的知識及智慧
  • 「願意」溝通並不代表「能夠」溝通
  • 我們怎麼說我們說什麼,是同樣地重要!

你也做得到

  1. 當你有說話的衝動時,問對方:談談你的意見。
  2. 和陌生人交談時,從他的職業、頭銜、背景開始問問題
  3. 多看報章雜誌,瞭解時下眾人關心的話題
9.衷心讓別人覺得他很重要
  • Work Smart
    • 要創新、發揮創意、要具備溝通能力、要喜歡溝通、要學會做領導人、要有團隊意識、要能激勵他人,讓他人喜歡與你共事。
  • 尼采:人的一輩子都在尋找重要感
  • 要贏得他人的合作,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衷心讓別人覺得他自己很重要!
  • 卡內基說: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待我們,我們就要怎麼待別人。

你也做得到

  1. 每當你要做一項重要的決定時,試著去問三個人以上的意見,不論你的決定如何,至少你讓對方覺得他很重要
  2. 記下一些重要的日子:朋友的生日、結婚紀念日、就職週年等,並親自提筆寫張短簽或信給對方。
  3. 熟練前面八條法則的使用。

從A到A+

以紀律為本,專注核心所在處

藉由合適的人才

投入熱情與堅持

找尋出從優秀到卓越之路


本書得獎紀錄

  •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2001年度最佳商業類書。
  •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年度最佳商業類書。
  • 獲選Amazon.com 2001年度好書。
  • 長期在《紐約書籍評論》(NYT Book Review )暢銷書排行榜前25名。
  • 在 Amazon Top100 排名第6,1/8/2002 Amazon.com 上的訊息。
  • 《Fast Company》評為2001年度最佳創意。
  • 誠品《好讀》3月號〈先讀為快〉介紹過英文版。

主要內容

第五級領導

能推動企業邁向卓越的領導人員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他們通常沈默內斂、不愛出風頭,甚至有點害羞,謙沖為懷的個人特質和不屈不撓的專業堅執齊集於一身。

先找對人,再決定要做什麼

我們原以為「從優秀到卓越」的領導人上任之初,一定先提出新願景、新策略,卻發現他們忙著找到適合的人上車,請不適任的人下車,並且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然後才釐清該把車子開往哪個方向。

勇放面對殘酷的事實

Stockdale弔詭-不過於樂觀,勇於去面對事實並有一個認知:不管遭遇到多大的困難,都相信自己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不管眼前的現實多麼的殘酷都要勇敢的面對。

刺蝟原則(追求三個圓圈圈中的單純)

從「優秀」躍升到「卓越」,必須以能反映三個圓圈交集的簡單概念來取代原有的核心事業。

強調紀律的文化

當有紀律的文化和企業精神相結合時,就能點石成金,創造卓越的績效。

以科技為加速器

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對於科技的角色有與眾不同的想法。

飛輪和命運環路

從優秀到卓越的蛻變過程不是一蹴可幾的,轉變的過程好像無休無止地推著巨輪朝一個方向前進。



讀後心得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擁有自己的步調、節奏與想法,然而當我們沒有辦法以一種有規劃、原則甚至是制度來做為行為的依循時,很容易就使得自己掉落到找不到方向的窘境。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適合每一個人或每一間公司在任何階段,無論是已經處於卓越的地位抑或是剛處於起步的階段,在書中都一貫地利用一個循環來讓每一步走得更紮實、更有跡可循。

禮物

禮物何在?

專注重點,把握當前

從經驗學習,改變過去

擬定計畫,掌握未來

有目的為主軸,跨出紮實的每一步


內容大綱
  • 當你想活得更快樂、更有效率的時候
    • 那便把握當下,認真面對現在最重要的事
  • 當你想要現在活得比過去更好
    • 那便試著檢視過去、從過去中的經驗學習、並以不同的方式面對事情
  • 當你想要未來活得比現在更好
    • 那便試著為未來訂定美好願景、並試著擬定計劃、並計劃該如何去實行
  • 並且要帶著目的去實行、去工作、去生活,除了知道要的是什麼之外,還要知道要做什麼,如此一來才能夠在早上起床的那一刻便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也才過得更有意義。
  • 現在、過去、未來就如同是[禮物]的三腳架下支撐腳,The present is 「The Present」.

本書是以很平易的方式讓讀者從人物之間的對話、故事講述中一步步接受並改變自己的想法,根據[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所說,每一個人都無法改變或促使他人改變,除非當事人出自己願,然而在看過這一本薄薄一百多頁的故事書後,使得我深自的進行反省。

平常總是會有一種茫然無助的感覺,彷彿往前也沒勁,往後卻不堪回首,卻忘了真正重要的禮物竟近在咫尺,也就是[現在],正如同書中主旨,[The present is the present],這便是有趣的地方,如果不在當前立足點就看清事實,看清什麼是最重要的,更遑論進一步做什麼改善。

於是在我們能掌握現在後,還需要回頭反省過去所受過的教訓,使自己有所成長,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以過去做為借鏡,警惕自己,才能在下一次遇到問題時換個方式去面對看看,或許會有不錯的結果。

僅此而已仍然不夠,藉過去來學習,積極把握當前,還必需為未來制訂規劃,有效確實的規劃才能夠讓自己的每一步走得踏實,過得比現在要更好。

而貫串這三者的便是要有一個[目的]在腦海裡做為引導,如此才會有進行工作的動力驅動。

只有深深的去思考自身當前的情況才會有切身的感受,與所有人共勉之。

藍海策略

紅海盛行當道,突破現有狀態,分析自我,創造全新的價值,另外開闢一片無人競爭的藍海






內容大綱

藍海策略的核心思想主要在於價值的創新,脫離原先的競爭戰場,另行開闢出一片無人競爭的市場,使得原先在紅海中你死我活似廝殺變得毫無意義。書中在談論整 個藍海思想時,基本的流程分為三個層次來敘述,分別從找尋未開發的藍海所在、擬定實行策略,最後才是實行並持續進行的要點。


藍海與紅海的基本差異

在談論如何去尋找適合的一片藍海之前,應該先瞭解到藍海與原來的紅海思想的差異何在,才能進一步的探討。其實說穿了道理是很簡單的,俗語說,山不 轉,路轉,既然知道眼前的市場已經飽和以及組織所生產的產品,對於顧客的特定需求已經無法再求成長時,我們何必一股腦的整個人鑽進這吃力不討好的山中呢, 其實山腳下處處有通往對面的山路,只是淪陷在擠破頭競爭的人眼裡,是壓根沒發現的。

要想在競爭當中勝出,不能一味的只想打敗對手,而是該設法去停止競爭。本書作者在從事許多的產業歷史研究後發現,市場的空間從來就不是恆久不變的, 換句話說,就是需求時時存在、處處發生,只是看有沒有人能夠發掘出這一片需求海,並去評估與發掘許多證實存在卻尚未滿足的需求。而又該從哪裡去開創屬於自 己的藍海呢,為了脫離紅海並不見得就得離開原先的產業另行開創全新的產業,事實上有許多被開發出來的藍海實例都是在原先的產業邊界中創造出來,關鍵就在於 如何在現處的市場邊界裡將競爭對手甩開。因此,在開創藍海之前,必須要先具備一整套有策略的行動為根本,來進行研究將要開創的這一片藍海該如何開發,並且 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優異的績效等等問題。

利用差異化以及低成本為開創並維持藍海策略的基本教條,然而卻又該如何去發掘與比較組織本身與外界的情形呢?這時候就必須使用到一些工具來促使我們在進行 決策時,能具體的去正視整個產業的特性與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各個特色了。第一項就是書中使用過最多次的策略草圖,這是一種利用圖形來描述一個組織在產業當 中的各種競爭因素與其它產業之間的相對表現,其表現方式是藉由不同的組織包括自己的價值曲線來突顯彼此的強項與弱點,且可進一步瞭解到現在顧客對於產品的 需求與組織生產的供應表現相互的關係,如此一來就彷彿自整個產業的上方向下俯視,將所有的競爭參與者的重心與各個特色的表現一覽無遺。但為求開創藍海,還 必需要動用到第二項工具-四項行動架構,也就是分別由四個步奏分別為消除(E)、降低(R)、提升(R)以及創造(C)來達成目的,其主要的理念是為了重 建買方價值並塑造新的假值曲線,因此必須先消除一些在產業中習以為常但卻不必要或不合理的因素,再將某些可以降低到遠低於產業標準的因素降到最低,並且將 某些必要的因素提升到遠超過產業標準,最後再擬定應該再創新一些產業中不存在或尚未被發掘的因素。這四個動作彼此相輔相成,特別是消除以及創造這兩者是最 為重要的,將不必要的徹底消除並創造出全新的因素,它們將能夠有效促使企業組織去超越當前競爭標準所設定的價值極大化。

那麼什麼樣的策略才叫做好的策略呢?必須要具有三個特質,分別為焦點明確、獨樹一幟以及畫龍點睛等三個互補的特質。如果一個策略的焦點如無的放矢、且不具特色徒然仿照自其它人,那又憑什麼將其他的競爭者拋諸腦後呢?

該怎麼樣來尋找適當的市場邊界做為目標呢?可以利用六大途徑架構來重建所在市場的邊界,那為什麼又必要去重建市場的邊界?因為如果組織現在的目標是從火熱競爭中脫離出來,也就是要脫離原先傳統所界定的市場邊界,進而綜觀整個局勢,並將真正具有潛力的市場邊界明訂劃分出來。

身為管理者的角色,不該只訂定目標值,或只求目標不深入探討內容真正的表現,如果在制定策略的時候,訂定過高的要求,可能只會帶來造假的數據報告過 不真實的結果,如此一來將會造成日後敗亡的導火線,但也不能夠訂定得過低,這樣一來也會使得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人只求達到目標就夠了,這些都不是我們期待的 結果,因此,我們不應該只著眼在表現在報告的數據上,也就是人稱的數字遊戲,而是應該在策略每一個階段都制訂一個供大家向心的願景,畢竟計畫總是趕不及外 部現實的變遷,那麼我們應該讓整個組織瞭解到我們最終的願景為何,並能明確的指出屬於我們的藍海在哪裡。最直覺的方式就是致力於策略草圖的擬定,而不是只 求交出一份又一份的書面報告,只要行事時,思考是否有助或有害於策略草圖上的規劃,只要是無益處的一律不必花多餘的心,以此為決策的基本原則將有助於在許 多的選擇或計畫出現實,有一項可以依據的參考,也因此可以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與風險。

當一個市場的需求大家都說已經漸趨飽和的時候,是否有去思考過在有的顧客需求中,去追求更加細微的區隔化,或者去試圖整合現存非顧客的各別需求,求 取奠基於這一些顧客價值的強大共通性,各別擊破離原先市場所在的三層非顧客,根據其對現有市場的需求以及忠誠度等等特性來進行不同的動作,鎖定目標客戶 群,以期能獲得一片無人競爭的藍海。

然而在制訂策略的過程卻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正確的優先順序確很難去拿捏,於是書中便有提到一些大原則供我們去試著依循,首先,應該先以買方的效益擺 第一,再去評估在符合買方效益下可接受的售價為何,才能夠進一步去制定成本,將成本壓低到可以獲利的情形,待一切制定完成後,才開始執行,否則若前面的步 驟的任一項顛倒都可能造成白費功夫。

但策略的規劃與交到整個組織中不同層次的人員時是兩回事的,如何使得一個策略能秉持著本意進行下去呢,首先必須讓所有的高層人員都確實參與並共同報 告施行的成果,利用引爆點領導的方式使得從最高層發佈下去的工作能透過各個不同層次的經理到直接處理的人員都能受到這股推力向前進行,藉著讓人們親眼見識 或親身體驗嚴酷的事實才能夠正面刺激並增強行為,進而突破認知上的障礙;認清熱點與冷點所在,有效的利用槓桿將各部門多餘的資源拿來跟別的部們交換其多餘 的資源,藉此來跨越資源的限制。利用魚缸管理法使得關鍵人物成為透明魚缸內的魚一樣,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來進一步跨越動機障礙。最後還得試著去克伏政治 阻力,然而這一個部份是最具挑戰性的,必須透過很多方法與手腕去令其阻力相互剋制,才能有效消除執行上的阻礙。

就在前述問題盡數解決以後,仍然有許多的問題存在於真正執行時的階段,也就是如何克服執行力的致命殺手。此處講明公平正義的力量將使得從事工作的每 一個成員都能放心並甘願從事該工作,即使不是全數甘願,致少會認為對自己無害而忠實進行,並且應依循著3E原則,這指的是應讓成員參與(E)、向成員明確 解釋(E)整個計畫的執行原因與目標、並讓期望透明化(E),讓所有的成員有所向望。因此,在一個策略在制訂的初始就該將執行階段可能糟遇到的問題都納入 考慮並思考該如何解決這一些問題,而不是到了執行時才根據一切都是毫無預警的狀況與下層的配合度低落來發展因應解決之道。


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藍海策略執行後便永續發展,置之不理嗎?當然不是,為求開創出來的這一片藍海不致又在短暫時間內就又淪為一片紅海,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提高模仿障礙, 使得欲一同進入此片藍海的競爭者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地位,或是必須以極大的代價才可能換取一些地位。除此之外,也要在這一片藍海之中,適度適時的重啟價值 的創新,如此一來,才能夠將所有想要進來佔據市場的對手無所適從也不知從何追起,時間越久,便將他們遠遠的甩在後面追都追不上,並能在這一片藍海之中自由 航行。

在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這一本最近很熱門的書時,其實早先就有念頭只是一直沒有推力讓自己去好好的詳讀完這一本書,如今真的很慶幸能讀完一本值得再三細讀的書。

藍海思想說穿了很簡單也很直覺,也就是要藉由價值創新來脫離紅海、開創無人競爭的藍海,不過這終究也只是基本的核心思想,在進行的過程中,光是找尋 藍海的所在以及自身與環境的分析就得費不少功夫。然而這樣的思想雖簡單卻只有少數案例證實有人成功運作著,這意味著什麼?我相信能夠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 數,難處卻是在於如何有效進行規劃與分析,並在策略規劃技巧納入執行面可能遭遇的問題等等,都是許多想進行開創藍海的人無法有效指出該如何明確的施行,苦 無一套有系統的方針可依循。然而,本書便將整個藍海策略的制訂與施行過程做成了一個有系統的一系列程序,一共分為尋找,形成,與守成三個部份,逐一擊破我 們心中的疑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聽聞到的商場當中總是充斥著相互競爭的火藥味,彼此都為了在同一個市場中,經過一片廝殺後脫穎而出,想盡辦法增加自身的佔有 率,一味的降低售價,並試圖找尋更廉價的製作成本與程序,卻從來沒想過買方的價值可沒變過,如此一來,只是一味的價格戰,無論是敵我哪一方都無法真正的獲 利。藍海思想就是要遠離這樣的戰場,然而又該怎麼樣逃離這個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競爭呢?首先就該消除這種似乎理所當然的道理卻實質上並不合理的事實,當然 光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已經相當具有難度。

畢竟無論是處於紅海或藍海之中,策略的運行一樣具有其風險,更何況是要從長久以來依循的模式轉移到未知的地方,相信這對管理者而言也是相當掙扎的。 因此,在進行真正的藍海策略運行之前便應該根據經過研究得到的結果所訂製的程序,一步一步去進行謹慎的分析,才能夠深切的瞭解到從當前情況轉移到藍海是有 其必要性的,舉例而言,從策略草圖這樣的一項工具中便可以看到自身組織的價值曲線分佈與外在競爭對手、和對顧客的需求回應等等因素的分佈。擁有這樣的圖表 後,才能夠具體的說服任何一位不認同轉移的成員,甚至包括自己在內,也才能認清什麼是可以消除或減低的部份,以及進一步開創新的需求因子來呼應潛在的買方 需求等等作用。

記得在書中也有提到,其實藍海思想可以應用的層面是非常廣的,不僅限於應用在商場的獲利考量上,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可將其運用在創造自己生涯發展 上,如何創造自己獨特的競爭能力,就如同如何在商場上開創一片嶄新的海洋一般;如何擁有讓競爭者短時間內無法追趕而至的能力,也就如同藍海中如何確保時時 保持著藍海競爭地位優勢一般,並持續學習與成長,擁有加成的效果令競爭者無法取代其地位。

然而要如何擁有這樣的理想情況,也是必須照程序逐項推進並逐一克服難題,根據書中提及,應該先瞭解大環境潛在的需求以及在當前能力市場中的分佈情 形,再進一步分析自身所擁有的這一些因素價值曲線,看看是與大環境的趨勢類似或者有多餘該消除的部份等等,評估自身所處位置才能試著推敲潛在的需求市場何 在。

試想想,假使我們不去從事這樣的事前研究,便貿然一頭埋入假設的理想中,途中碰一次釘解決一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有可能花費了很多時間與精力 卻中突中斷結束,即使是最後完成了起初擬定的目標,也付出了很多代價後才猛然發現所培育出來的能力需求早已飽和或早就不具有競爭力了,到了這時才來後悔便 完全來不及了,許多人早已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藍海,自己卻望眼欲穿。

因此,在確認需求市場後,舉例來說假使是看到未來日文能力的需求很有可能出現,且自身英語能力已經具有足夠水準,那便應該開始試著將心力斟酌放到日 文的學習上,並及早計劃實施,因為語言能力並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一定水準的,必須經由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成就,同樣的,這也同時是將來競爭者難以與之抗衡的 原因。

由於每個人的時間與心力極有限,唯有經過仔細分析過後將目標鎖定正確之後,再開始計畫該如何逐步完成訂定的程序,以及以策略草圖為基本參考依據做各 項決策的考量與評估,並將執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難題詳盡囊括入其中,也詳列解決或降低損害的辦法,最後才能真正的放手一搏,全力完成擬定好的整個實行策 略。

只有在實現了開創自身的一片藍海以後,在將來的職場競爭上才有可能因獨特的能力而從殺得火熱的紅海競爭中脫穎而出,免於淪落入一片需求早已飽和或根 本已消失的市場競爭中。倘若能因此而有機會逐步晉陞至管理階層,當需要訂製一些決策與改善計劃時,也同樣的能夠以這樣的一套有系統的思想與程序來分析與執 行,也同樣的以開創藍海為目標,以長久持續坐擁在藍海的世界中為最終理想。